臺灣的兒童環境文學發展與動能-林昭賢

林昭賢【若您使用手機無法聽到影片聲音,建議您改用電腦觀看。】
2015-12-28發佈
2,947人瀏覽

講者介紹

林董事長一生奉獻於教育,尤其是兒童教育。曾任縣教育局長、省教育廳副廳長、台北市教育局長、教育部次長等,也投入台灣六十年來的教育發展歷程,見證環境和文化的變遷與核心。教育是國家的根本,是非常專業的,目前是兒童刊物權威國語日報的大家長,在報業受網路發達衝擊、而艱困經營的年代,林董事長堅守崗位、對臺灣兒童教育的環境,有深刻的體悟和認知。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兒童環境文學的教育,怎麼教育?對於環境、對於世界、對於文字,我們提供了什麼樣的資源與環境?且聽兒童文學界的耆老林昭賢跟大家分享臺灣兒童文學的發展與未來。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首先,要講兒童文學,我就從兩方面講起,一方面是文學作家寫兒童讀物給小孩子閱讀,另外一個是說從小學生開始就培養他們寫作的能力,如果他們寫作能力很好,他的文章會被發表,他也可能成為一名兒童的文學家。那從這兩方面來講,台灣的兒童文學發展,我們必須要從華文,也就是我們的國語的學習開始。當然從民國34年,西元1945年,台灣回歸中華民國,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所有的人民跟小孩,才開始學中文,那這個時候主要的教學當然是在學校,尤其是在小學。

[2:30]
所以小學可以說是一個學習中文,啟蒙以及萌芽的階段。那時候小學的國語課,內容就多樣化,不但是讀課本,另外還有「說話」,「說話」就是讓小孩用國語來講話、表達他的意思,另外就是寫作。那麼整個國語文的領域,讓小孩可以說故事,還要配合繪畫課,小孩子就可以畫畫,把他的意思畫在畫裡頭,然後也可以他所畫的來說故事,利用這樣子多元、多途徑的進行來培養小孩的語文的能力,尤其重要的就是發表的能力。那麼在國語文推廣的推行的時候,當然也很需要整個社會團體的從事以及語文教育的人士來配合政府進行,所以整個兒童文學的發展,是從政府的政策到學校的教學然後再配合民間的人士,匯集成一個很大的動能來推動兒童文學的發展。

[5:00]
或許比較年輕的朋友不太了解,我從早年就開始兒童文學的推動,在當時因為經濟還沒有發展,要靠政府去推動,所以在教育廳,在兒童書店成立了兒童讀物編輯小組,來編兒童讀物,也就是所謂童書。當時邀請了很多的作家來寫小孩子的讀物,每年出版很多,不管是質或量都是非常的可觀。不過到了省政府精省之後,兒童書店就停止了兒童讀物的出版跟發行。那時候不但發行到所有的小學還發行到這個海外,海外的僑民作為兒童的讀物。接下來,只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所以對語文教育的有識之士就結合起來,成立了國語日報,國語日報成立了有66年,作為一個民間的機構,來配合政府推動兒童的語文教育。

[7:30]
所以在國語日報裏頭,非常有名的作文班,請了一些專家作者來教小孩子寫作,這是非常有名,且在當時民間也是唯一的作文班。在國語日報有兩報兩刊,而這五年來我們另外成立中學生報。原來就有兒童周刊初階版跟進階版,初階版是給小孩一二年級看的,進階版是給三年級以上的。國語日報有16個版面,其實教育新聞只有4個版面,其他有12個版面都是一些兒童文學家的文章,裏頭有很多教小孩子如何寫好的文章,也有一些小孩的文章,所以國語日報事實上就是兒童寫作、兒童文學家發表的一個園地,16個版面裏頭有12個就是佔了四分之三。

[10:00]
所以國語日報並不是一般的媒體,它的內容是可以作為兒童教育的教材,就等於補充教材一樣的。以國語日報來講,延續教育廳當時出的兒童讀物,它編有兒童文學叢書,國語日報就是後來的出版部,出版一系列的童書,到現在都還在繼續。講到兒童文學的發展,是一定要有它的動能,從一開始政府扮演主要的推動能量,但是光靠政府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很多的學校、社教機構,包括圖書館等等,另外還要有民間的團體,像國語日報這樣子只是一個例子,事實上很多的文教的基金會在推動兒童文學的發展,那麼這個動能必須是多元的,才能夠讓兒童文學的發展一直傳承,還要能夠往上提升。講到傳承與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就是一種薪傳。所以這個語文教育必須要一直延續、擴大,民間的團體都配合政府的政策在推動,相關部門不是只有教育部,其實很重要的還有文化部;再講到環保教育的話,就是環保署。

[12:30]
文學不能沒有經濟的能量,經濟部也必須提出它的策略,包括衛生部門,像最近的食安的問題也都可以是讓兒童文學家來寫作的主題。那麼針對兒童文學,今天的主題是環境教育,所以接下來就談到環境文學,兒童的環境文學事實上跟整個文學發展是一體的,也就是說環境教育成為顯學之後,兒童文學環境教育就變成一個主要的、重要的領域,兒童文學的作家開始必須定義甚麼叫做環境,甚麼叫做環境的保護,環境的領域,以及整個地球變化,尤其科學的發展、資源的開發,所以環境教育就變成顯學。

[15:00]
環境教育變成顯學,兒童的文學當然必須要投入,兒童環境文學跟環境教育,事實上是同樣的目的,透過兒童文學來推動環境保護的任務職能,然後身體力行,所以環境文學從小學開始,現在是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讓他們懂得環境,環境要怎麼樣去保護,人人都可以做。所以這個環境相關的議題,事實上就在每一個人的周邊,跟生活是不可分的,所以不要讓小孩子一開始就覺得環境教育好像是深奧難懂,好像是另一回事,小孩子也要養成習慣,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保護環境,從生活的周邊開始實踐,所以兒童文學主要是讓小孩有個概念,再加上小孩想像力很好,所以寫出來的環境文章,是非常可觀的。

[17:30]
那麼小孩子寫文章跟大人寫文章有甚麼不同?小孩子很重要的是他的真,所謂赤子之心,若一定要從真再導入到善,到美。那麼成人的兒童文學家,寫童書一定要去了解兒童的真。我們從事過小學教育就曉得: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小孩常常說謊,其實小孩不是說謊,因為他的認知是有偏差的,所以小孩子講出來好像是在說謊,有時候他講的是他的想像,所以這個小孩子寫作有很多就是寫他的想像。在環境、兒童環境文學來講,當然虛擬是很重要,但是實境必須要作為基礎,小孩用他的想像力,去寫出他對環境的理想,這個他們寫出來我們大人都可以做參考,我們會覺得這個小孩子實在是太美,因為他很真,然後我們透過教育讓他能夠走到善、走到美。所以從真開始。小孩子寫文章跟我們成人不一樣,所以我們兒童文學家也必須要體會小孩的真,從這個真開始,也就是說他們是很真誠的,所以你還要把握他們的想像,他們是真的這樣想,所以我們兒童文學家寫出來的文章,用字用詞要符合小孩的認知。

[20:00]
比如說太陽,小孩子怎麼寫太陽升起,小孩子寫太陽升起時,「咻」從東邊的山頭跳出來,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下去,這是我們的經驗,也是一種常識。但是小孩在比喻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他認為太陽上來就是「咻」,從西邊下去就慢吞吞的,慢慢地、緩慢地、徐徐地、沉到海底,他就把太陽想成跟人一樣,跳出來的時候是「咻」,要沉在海底就非常的不甘願,所以它徐徐下去,它很無奈。所以我們對這個兒童文學的發展,就必須了解小孩的心理以及小孩的生活的領域,以及他們如何去想事情,那麼最後我想提到「動能」,正好昨天文化部第37屆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有210家的出版社參選,有4014冊,最終選出670種,1067冊的優良讀物。

[22:30]
那我講這個是非廣告喔!這是政府有在推動,然後民間都能夠參與的活動,就表示我們的兒童文學是非常興旺的。所以民間很多的出版社,要讓那些兒童文學作品,被發表、出版,才能夠賣錢,這樣作家也才更有力量、更有精神去投入。小孩子也是一樣,那我們國語日報也是有兒童徵文,包括木笛獎也是,都在鼓勵兒童文學家。那麼像今天的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令我非常敬佩,這也是民間的基金會投入到環保兒童文學,大概從年初開始到現在一系列的活動,這就是民間的動能。

主持人(邱虹儒):因為我們林董事長也是我們兒童文學家亞洲區的評審,所以他也跟我一起看了30到100件的作品,然後就去尋找出,讓兒童來講自己的故事,到底哪樣的故事是最真、最純真、最善到最美的,我們可以請林董事長稍微分享一下說,在這樣二十一世紀的環境,國語日報要怎麼去更深入地去提供環境教育的素材?

[25:00]
林昭賢:國語日報我剛才提到過,有兩報兩刊,那麼這個兩報兩刊裏頭,每一周都有兒童環境寫作,不管是日報也好,兩個周刊跟中學生報,每個禮拜都有。同時,兒童徵文當然不是每一次都是環境教育類的主題,但是有好幾次是環境的主題,那麼另外像木笛獎進行的是兒童文學徵求,再由我們來出版,然後這裡頭我們評選的優秀作品也很多是環境教育,所以國語日報對環境教育是非常重視的。我剛才講的這是顯學,所以我們不能不重視,而且我們從兒童到銀髮族,我們都要講生活、講環境、講未來,都有環境主題。那麼從兒童到中學生報,中學生報有能源專刊,所以把環境跟能源結合在一起,經常有很多的徵文專題,譬如說保護地球,台灣是我們的森林家園啊,很多的命題,徵文的命題都是環境保護。我們會繼續做做到永遠。

[27:30]
主持人:太棒了!期待國語日報能成為環境的尖兵,因為兒童跟文學之間、兒童跟環境之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觀察,怎麼樣能讓孩子可以去觀察,第一個就是讓他們有舞台,讓他們可以去發揮,其實不管是國語日報、環報兒童版、或今天稍早提到的很多東西,其實我們都是很努力打開這道門,那兒童透過他的觀察來告訴我們事情,而不是我們告訴他事情,這就是我們要創立一個平台,要創立這樣子的空間讓大家都可以發揮。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