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變化─基改食品的威脅-賴曉芬

賴曉芬
2015-06-03發佈
3,606人瀏覽

講者介紹

賴曉芬秘書長,曾任遠見雜誌記者、後投身NGO工作。加入主婦聯盟後,致力於推動事環境保護、綠色飲食教育、食物主權倡議與食安政策監督等社會運動,長年關注基因改造食品對環境與對人體的影響。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麻辣Q彈的麻婆豆腐、網路上一夕成名的一顆番茄飯、濃醇豆香的豆漿、再來一盤涼拌豌豆和木瓜絲,令人食指大動的一桌道地台灣料理,在巧奪天工的基因改造後,已悄悄失序。你知道番茄裡有魚的抗寒基因、稻米裡有土壤中抗除草劑的細菌嗎?過去20年來在台灣,基因改造過的特定農產品市佔率已經可以高達49%。基因改造作物存在著許多爭議,在健康、道德、政治和社會經濟之間,取之自然、用之自然,誰來關心我們的環境是否也受到傷害?而是否又是一場人類自以為的"人定勝天"?主婦聯盟賴曉芬秘書長帶領我們從關心作物開始,認識基因改造作物的風險。

顯示完整內容

逐字稿

大家好,我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曉芬。那今天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來跟大家來做基改食品的一些風險的分享。

﹝00:26﹞

那我今天要講授的內容、大概有這幾個部分:第一個就是說非基改現在好像很紅,雨後春筍,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連菜市場裡面雜糧行都掛上了一個非基改黃豆的牌子。那第二部份我想跟大家去聊一下就是說台灣有沒有人在吃基改食品?其實它怎麼樣都上我們餐桌那麼久,我們怎麼好像都不知道?那第三個部分其實我想跟大家再進一步討論說基改食物在全世界的狀況,又為什麼會產生?然後第四個部分就是說我們到底實際上在面臨什麼樣的風險?因為基改食品的一些爭議和基改的科技一些討論,其實它的門檻很高,那我們怎麼樣去理解中間的一些辯論的部分?那最後我其實我很想跟大家來談說我們有一個無基改運動在台灣已經做了十幾年,那我們怎麼樣在思考這些問題、怎麼樣在進行、看待這些風險?

﹝01:48﹞

非基改真的好像最近應該在媒體上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報導或是可以看到很多的行動,甚至在九合一的選舉中,也看到我們北中南全台灣的志工媽媽在串聯,那希望候選人還有地方首長可以簽下他們的承諾書,讓孩子可以不要在校園午餐裡面吃基改。

﹝02:12﹞

那看一下這個圖,你看,左邊這個它其實是一個夜市或是一個農產品擺攤的活動,老闆都還會掛出非基因改造,他們宣稱他們東西其實不是基改食品;那右邊這個就是我們常看得到街頭的素食店、吃素的,他也做了很大的一個非基因改造的臭豆腐的牌子,那怎麼會那麼多人及商家自己在店門口掛這個東西?我們有去做街頭的訪問,那老闆說:「其實都是顧客在問,一進來就問說:『你們家賣的東西是非基改的吧?』老闆一剛開始也不太知道,後來去研究說客人有這樣的需求,那原來這個選擇越來越多,其實客人他會上門的機會就會越多,所以他願意花那樣的錢去門口做那樣的牌子,讓大家知道他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就算成本高一點點,可是這個是可以承受的。」那我們就回來看過去這十年其實早期學者在做這些風險評估跟溝通的研究的時候,其實臺灣的民眾對非基因、基改是不了解的,可是這兩、三年來其實真的你會看到很多的討論或很多的辯論。

﹝03:36﹞

那我們就回來想說現在這樣這個基改食物其實早就在我們的餐桌上,這圖片裡面有非常多大家平常每天都吃得到的東西,像是:黃豆、番茄。番茄其實有很多基改,那有一種番茄就是希望它運送的時候,不要受損,或者是抗寒,所以他們就去用了北極抗寒的魚的基因把它注進許多番茄,所以有不會腐壞、耐冷的番茄。然後,木瓜也有;玉米當然大家比較了解的,我們吃得這些玉米的產品;然後馬鈴薯。最近才有一家新的基改馬鈴薯要上市,美國核准,我們都很擔心說麥當勞,因為他是麥當勞的供應商,很擔心說麥當勞的薯條會不會去用,好像他們已經、麥當勞公司已經說他們不用了。那這還有一些豌豆、還有我們喝得牛奶,我們知道牛其實在生長過程中很多人去打基改的生長激素,讓它的牛乳量變高。然後還有看一下,這個是棉花籽油,這世界上大概九成的棉花大概都是基改的,用在成衣或工業用途上面,還有米還有一些芥花跟油菜花,那有很多東西其實是還沒有上市,因為它是主食。最多的是黃豆和玉米其實是拿來做飼料用的。不過大家看這些東西都已經悄悄上了我們的餐桌,那我們覺得應該要讓更多人去知道。

﹝05:31﹞

不只是剛剛說的那個食物。我們看到其實還有很多還加工製造成加工品,還有動物的飼料,那這張圖裡面其實把這樣的關係畫得蠻清楚。像玉米,它可以做成玉米澱粉。大家都喜歡吃米粉,聽說台灣現在的米粉其實都不是真的米做的,其實都是玉米澱粉做的,這個東西又可以去做葡萄糖。很多玉米澱粉都可以去做很多加工食品的一些原料,也都可以再去做各種的,像我們在吃的玉米油或動物飼料。

﹝06:16﹞

那我覺得其實我每天自己最擔心的就是黃豆這個部分。黃豆進來最大量,然後,餵豬然後還有直接加工,每天我們很喜歡吃豆腐、豆製品,那素食人口又非常多,所以看到味噌、納豆一大堆。還有我們北部有很多都是用黃豆在做醬油,聽說南部是比較都用黑豆。那很多的黃豆去炸油之後,它還可以去淬鍊出很多的酥油,或是做卵磷酯、乳化劑這些添加物,所以,幾乎我們在吃的東西大概有非常多的比例都其實把這些基改的食品吃下去,那我不知道說大家有沒有知道其實我們早就像環境賀爾蒙一樣,我們在吃這些基改食品其實也很難去避免。那回來看說那基改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基改食物的產生?

﹝07:23﹞

那這個圖很簡單的去講就是基改,GMO,它就是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基改生物的簡稱。它就是用遺傳工程的技術,把不同的生物基因轉殖到另外一個生物的細胞,然後讓被打進去的那個生物它會表現出它以前沒有的特性。例如今天可能就像是基因剪貼,今天我想讓玉米它抗蟲,就會去土壤裡面找那個抗蟲的細菌的基因,然後打到玉米裡面。那可能再用基因槍這樣打進去,這就是基改的一個過程。

﹝08:12﹞

那我們看,那有人說那這個跟傳統的育種有什麼不一樣?都是育種,所有東西其實都是基因再去組合、去組合、去改變。那我們看這個圖,其實傳統的育種它是經過交配,交配然後,一代一代的去選出一個我們比較想要它有的特性,然後最後很多代的一個交配之後,終於完成它新的品種。像美國的黃豆就是傳統的育種,一代又一代可能經過八年的時間。那基因工程他改良他怎麼去做?例如說我今天有一個這樣的黃豆、納豆,大家希望說它其實不怕除草劑,試做起來很方便,所以就去土壤中找了那種不怕除草劑的細菌的基因,然後,把那個相關的基因找出來,再用基因槍想說把它打到哪個段落裡面去,然後慢慢地去培養,最後它就會擁有抗除草劑的一個DNA,然後再培養、再去栽種,最後就有這樣新的品種。所以他其實跟傳統育種跟基改是不一樣的,它其實是跨種的,一輩子怎麼樣黃豆去育種也不會,去跟土壤裡面的細菌DNA去互相作用、繁殖。它其實有很多科技的部分在裡面作用。

﹝09:48﹞

那什麼時候開始的?我用這樣的一個報告資料跟大家做分享。那這個是國際農業生技應用服務中心ISAAA的報告,那他們每年在2月、3月會把全世界的基改的相關統計資料會有個公布。我們看到就是說整個全球基改作物的種植狀況是一直往上爬的,那最早其實是1982年就有基改的作物,可是這裡1996開始統計是因為它上市、合法上市,那看這個圖的藍線其實是黃豆,以最新資料2013年就佔了全世界49%,49%都是基改的大豆。然後這條線是玉米,大概佔了33%,那剩下來的前四大再來就是棉花還有油菜,它整個現在種植的面積大概有1.751公頃,那大概有27個國家在種,最大部分當然集中在美洲這些國家。所以你看到他其實是一直在往上、快速的在爬,那當然這一、兩年有一些不太一樣的狀況,稍微緩和一點點。那回來講為什麼要有機改作物?

﹝11:23﹞

我放這張圖其實是想要去跟大家再做一些回應,就是說其實它是充滿爭議的,在很多組織、在盯這件事情的人不斷的用很多這樣比較驚悚的圖來呈現,好像農民被綁在一個十字架,然後種的基改食物,連這個鳥都不吃、每一個玉米都被綁起來,他有很多科技的、環境的,甚至是宗教倫理上面、或是政治經濟上面的一個爭議,那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會去談說,因為要餵飽更多的人,我們有糧食的危機,用很科技的方式去大量種植、用低的成本去做,然後,用工業化的方式去生產,這樣可以解決這樣糧食不足的問題。可是,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12:22﹞

那看到這個圖,我們看到其實整片都種一樣的東西,然後用直升機直接大量的灑除草劑,那這個是不是我們覺得要去解決糧食危機最好的農業生產的方式?那另外還有人說,現在這樣對農人來說這樣種是好的,因為人力不足,不要讓農夫那麼辛苦,如果他可以種不怕除草劑的豆子,然後有很多可以殺死害蟲的基改玉米,那也用我們家這樣的農藥,像孟山都他們賣基改的種子,然後去搭他們的農藥。

﹝13:09﹞

這叫『Roundup』,可是其實在台灣都叫『年年春』,全世界都在用這樣一個除草劑,那這樣子是不是很方便?對農人來講他買了種子,然後順便就用了這個搭配除草劑,然後又用工業化的方式生產,其實我們就不需要有那麼大量的農業人口,那有很多這樣的一個談法,覺得所以應該要去發展這樣的一個基改食品、基改農業或製造這樣的一個基改種子。

﹝13:47﹞

那可是實際上我們從1996年上市,然後到現在有20年了,很多關於食安的事件開始在檢討就是說,用這些的基改食物真的風險在哪裡?那我們看一下就是說1989年有發生這樣的一個電工左旋色胺酸的事件,那它其實是一個營養食品,那用基改的一個酵素去製作,在發生、使用的時候,在美國有發現在很多人得了一種叫做『EMS』的怪病,就是會癱瘓,然後會整個血球快速的增加,那時候也死了非常多人(30多人)。有去查說,為什麼別人家的左旋色胺酸其實不會有這樣的一個怪病?那昭和電工的有?才發現他在做這個食品的時候,那個酵素是用基改的。

﹝14:45﹞

那再來一個很多人在談的是美國星鏈玉米的過敏事件,一樣是在美國,那就是那個墨西哥的玉米餅,吃了之後有很多的一個反應,那後來有40多位的人去跟美國FDA去談說,整個其實吃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過敏反應?那最後廠商也嚇到,趕快回收,那也對廠商來說他重新去思考他要不要用基改的玉米去做這樣的一個食品。那最近、最新的就是說在2012年其實有法國的一組人、學者Séralini他們做的一個研究,就是說他發現、研究基改玉米去餵白老鼠(然後連續做了兩年),相對於過去生技業者他們在做3個月這樣的實驗,那後來這樣的結果發現,其實它的老鼠通通長了腫瘤,那有更多新的科學證據,或是一些醫生在談老人的失智症,或是造成女性懷孕容易流產,這樣的報告越來越多。那這會讓我們再去重新思考我們要不要這樣的食物?

﹝15:57﹞

那另外還有環境跟政治經濟的風險,就看說那就說不要有基改種子農人可以好好的去耕種,不用用那麼多的除草劑年年春,可是發現說這幾年其實年年春越用越多,因為雜草有抗藥性,它長出了超級雜草,然後甚至有超級的蟲、抗藥性的蟲,那越來越多,所以那個農藥就越用越多,那也很多基因其實在經由漂移和污染其他有害基因庫的問題,那更多就是整個因為整個種的基改的東西它那個生物多樣性就被改變了,那單一作物讓整個植物的抗受性、抗災性變弱。那政治經濟上面的風險就是說其實到底在這個過程中誰獲利?如果這些種子、這些獲利都是掌握在這些大公司,那農人、農業慢慢被鯨吞蠶食,然後一個國家的糧食主權和安全都被掌握在這些政治、經濟關係非常好的大企業、國外的大企業裡面,那我們要不要去承受這樣的風險?

﹝17:09﹞

那回來講就是說所以我們不斷的在理解這些事情,先知道之後,台灣就由我們主婦聯盟基金會、合作社,還有綠色陣線、還有台大的種子研究社四個團體去成立了一個無基改運動的聯盟,那我們其實很希望在台灣把這樣的事情、資訊先揭露,然後做更多的一個提醒和教育,那現在台灣我們其實是沒有種基改作物,可是我們大量進口,那就是黃豆、玉米這樣的比例非常高。

﹝17:48﹞

那也去理解台灣的黃豆、進口的黃豆,像這是停過在台中港的貨櫃船裡面的那個散狀的黃豆,那照著黃豆從生產、運到台灣總共是兩個月,那中間在船上面、海上運輸的過程有很多的污染必須要用抑菌劑,那這些散裝的黃豆九成也通通都是基改的豆子,那除了炸油之外,它從裡面挑出一些狀況比較好的豆子製作我們的豆腐、豆漿人吃的。那其實原來基改的豆子其實是為了要做飼料,那後來變成是給人吃的,所以我們這些事情必須要去揭露,那我們就不斷的呼籲消費者我們一定要有知的權利。例如說左邊的這個其實是散裝的黃豆;右邊這個才是人吃的非基改食品級的黃豆,那它的包裝不一樣、它的等級不一樣,它的風險當然不一樣。

﹝18:50﹞

那我們這個無基改聯盟就不斷的在政策上面去做抗議,那希望孩子的午餐不要吃基改,然後在制定法規、在法制化、在討論標示的時候,我們還看到孟山都大公司的還跑來臺灣在遊說,那我們希望把這些事情不斷的去討論、去揭露,然後也在政策上去讓成長中孩子至少不要去承擔這樣的風險,然後做了很多的努力一直到今天。

﹝19:27﹞

那最後我們也不斷的透過像這樣的書的介紹,讀書會,或是很多部紀錄片全台灣的巡迴,那我們覺得消費者不管要怎麼樣去面對風險這個問題,你至少要先知情,然後知情了之後你才會有食物主權,才可以讓自己在生活中落實那個食物的主權民主化,那更多的選擇就像剛剛說的是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我們是被選擇的。那謝謝聆聽,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