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治無感的人為氣候變遷(下)-柳中明

柳中明
2015-06-03發佈
3,364人瀏覽

講者介紹

柳中明教授長期關心氣候變遷議題,是國內著名的氣候變遷專家,退休後更是積極參與公眾事務,分享其氣候觀點。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雷曼兄弟帶來的金融海嘯,很可能比任何節能減碳策略都有效?
如果你是政治家,要如何在人口和經濟雙重成長的壓力下,做到減量呢?
在20年裡,科學家從認為溫度上升是大自然的變化,到現在認為是人類的問題,科學家的思維、政治的氛圍,都隨著極端氣候在變化,然而,氣候對於政治的變化,是無感且持續發生的,另一方面,政治家對於升溫的反應,是否也如溫水煮青蛙一樣無感  而我們呢? 身為一般的百姓,自己又能做些甚麼?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我們特別提到,附件一的國家在這裡,這是人均排放量。每個人的人均排放量都很高;非附件一的人口也佔很多,台灣比較小一點,可是附件一的國家排放量大概在這一條線以下,到2008年後,確實有下降。
再看到非附件一的國家,例如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在1990年時附件一的國家佔全球排放量70%,這是非常高的。可是到現在,確實沒有再增加反而下降了。現在附件一的國家排放量不到全球的50%。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一開始就跟各位提的「全球人口在增加」的趨勢,雖然中國人口拼命減少,但印度人口的目標是要超過15億,要超越中國人口,他們很努力卻也很可怕。

再來,全球的第三世界國家,其人口還是在增加中,所以他們也想要變有錢,這就是我們的現狀,全球化的結果造成的最大問題就是:要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關鍵不僅是在先進的美國,而是中國、印度,這些國家幾乎都要參與。

這是美國目前的排放量,供大家參考,他們是已經沒有再上升了。美國貴為全球的龍頭,就像火車頭般的走在前面,只要美國決定積極減量,並發展相關措施的話,排放量是可以下降的,不過他們並沒有做,都是紙上談兵而已。無奈的是全球化的趨勢就是如此。接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今年(2015)的巴黎議定書其最大的挑戰就是先進國跟正在開發中的中國,印度等,甚至包括未來有一天要變成中國的非洲國家,通通都要納入議定書之中。

[02:57]
去年(2014),歐巴馬訪問中國並表達了善意,所以他們有了共識是相當不錯,不過在COP 20時,並沒有明顯的影響,所以今年確實是關鍵期,而這個關鍵就在於怎麼樣把所有的國家都納入,然後談成議定書。依我來看,可能不會太難,但要讓其生效才是最難的。
我們總要仔細思考,1997年京都議定書通過時,當時高爾是在京都,可是他選下屆總統沒有選上,而現在的歐巴馬雖然很積極,可是他去年期中的選舉,所在的民主黨慘敗,所以普遍民眾不看好2016年;但民主黨在歐巴馬下來後還是有機會上來,反之沒有,就還是回到共和黨執政,而且聽說現在又來有小小布希的弟弟,他是佛羅里達州州長且聲勢很旺,如果他當選巴黎議定書則有機會生效。但是最令人頭痛的是這個影響很大,所以過程中要多努力。

接著,我們回來看會面臨到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氣候。關於緩慢變動的現象,例如氣候暖化、海冰溶解、生態滅絕,像台灣是海平面上升,台灣海島的面積整個縮減,很多海島國家都會面臨滅絕的問題等,這些長期性的變動,我們就不介紹了。

[05:13]
現在先談比較短期且衝擊較大的部分,也就是異常氣候所帶來的突然發生的變動,最好的例子就是菲律賓。這些是菲律賓過去統計資料,在過去三年之中,他們每次死亡的人數都令人震驚。先看一下這是2013年的海燕颱風,然後是2012年的寶發颱風,接著是今年的哈格比,連續3年災情都相當的嚴重。在寶發發生的那年,也就是2012年10月底時,同時間珊迪颶風也影響美國的紐約市,紐約的華爾街關門兩天,可以說是創了紀錄,每次都顯示極端氣候帶給我們的重大影響。這種災難性影響,全世界都像是溫水煮青蛙般,或許大家不太重視,可是等到哪天「青蛙」真的被煮熟了,也已經無力挽回,這才是大家最擔心的。

[06:29]
假設台灣今年(2015)真的是運氣很好,去年沒有太多颱風,可是今年的旱象卻非常嚴重的,可是如果颱風都稍微往北偏一點,就十分麻煩了。如果每年都來一個真正強烈的颱風,現在這三個颱風都已經被氣象界除名了,除名的意思是指,以後不准再使用這個名詞,因為這些颱風都曾造成過大的傷亡,是不好的象徵因而被除名。照如此趨勢來看,未來颱風會不會越來越頻繁?我們可以看到UNEP所提出來的估算,根據很多科學家的評估等,來推測未來第三世界國家,需要多少經費才能因應未來氣候異常所造成的影響。現在回來看菲律賓或台灣,假設每年都要遭遇頻繁的災難,我們應該如何因應?

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伸手求助,菲律賓在過去三年的氣候會議上都在做這件事,不斷的訴求援助;第二個是自救,例如剛才有提到的珊迪颶風,在美國造成很大的影響,死掉的人也不少,但相對於菲律賓的災難卻不成比例。

[08:17]
不過,但珊迪颶風造成了美國經濟上巨大的損失,慶幸的是這些損失通通都有保險賠償,就連股市休息兩天,證券業亦通通都有保險,所以他們並不擔心,由此可以發現,經濟也是一個主軸,而且還要學會自救。菲律賓要追求經濟成長,也是一個最主要的方向,因為如此才有辦法自救;若完全靠他國援救,又能夠被援救多久,所有的國家都在說經濟不穩定等等的,要拿出錢去援助其他國家都會猶豫的,所以顯而易見的這兩個方向,菲律賓會往哪個方向走?

其實,菲律賓人是很聰明的,而且他們國家的教育程度也不差,只要政治能夠穩定,不要再有這麼多的動盪的話,他們就能往自救的方向走,而所有國家都是往這個方向走,就會演變成人為所影響的氣候變遷主軸,我一直在給大家一個觀點,就是我們很難控制氣候變遷影響,關鍵就是在於全球都不可能像菲律賓那樣,一直等待國際援助。假如一致都往經濟發展來看,不論從各種角度而言,都是最好的選擇。

一方面剛才前面所提到的是他們本身要提升生活品質等,另一個外角度就是,自己要自救。自救也是最終越有錢的人,才有辦法自己救自己,這是沒辦法的事。這是做任何是都是需要金錢的世界,到最後也是如此,所以全球溫室氣體要減緩,現在的我們真的只有期望科學能創造奇蹟了。

[10:35]
另外,巴黎議定書還是很重要,可是不要抱太大希望,因為有很多關鍵是很難解決的,只要中國、印度等國還是需要經濟成長的話,便不能隨意的下降,要知道全球在2050年達到高峰期,很明顯地來看期望不是那麼大,不過還是要努力實踐。氣候變遷的影響面,基本上過去百年還是在持續,所以我一直在講對全球政治是無感的,因為氣候變遷根本不會管人類在做什麼,反正我們已經開始受到影響。可是很有趣的是,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全球溫室氣體下降的趨勢,特別像台灣在那一年,環保署沈世宏署長很興奮地站起來說:「你看台灣做了多少的工作,溫室氣體已經確實減量,不就是因為所有工廠都都關廠的原故嗎?」

所以,要全球真正的希望是科學創造奇蹟,而另外一個經濟大蕭條,也許可能不是壞事,就是希望有一天,在大家都找不到工作時,政府還能夠照顧大家,使大家能夠溫飽。以世界角度來講,說不定是一件好事,所以大家要適應。過去我們跟環品會的謝英士律師在推動海綿台灣,並提倡採用JW生態工法建設海綿生態城市,也正式寫了中文文章,現在正式的國際期刊上亦有我們的論文,而在國際氣候變遷的調適上面,我們謝律師名字就在這裡面。

政治法的部分,想向國外推廣我們的基本概念,就是希望現在全球大概50%的人口都在城市裡,台灣大概85%的人口在城市裡,在未來的2050年時全球則有70%人口都在城市裡,所以城市是將來最重要的焦點。我們期望就像未來如果下大雨時,能先將雨水都儲存起來,在當場儲存後,也不會造成淹水,在大熱天時便可直接釋放出來。

上次高雄發生氣爆,可以看到很多管線都炸開的很慘烈,地下排水管道也都外露出來,當時就想不曉得高雄有沒有希望出現一個轉變的機會,不過很可惜的是沒有,當時如果全面改成這種新的凸面的話,也就不需要排水溝,因為雨水下來可以直接進到排水箱涵再出去,如果在大熱天蒸發出去時就能降溫。

我想特別強調的是這個,我們第一次提出這個概念是在2012年時,接著媒體也開始注意並推廣,而後慢慢把它變成教材,最後在去年2014年時才寫到國際期刊上。中國把海綿城市的概念推廣得非常快,而且還出書,然而這是怎麼樣達成的,內容基本上是另一種叫做低度衝擊開發,中國是強調那個方向,不過基本上也是ok的,因為低度衝擊開發裡,其中有一篇就是強調透水鋪面,只是我們因為低度衝擊開發的發展比較慢。現在所講的是全面性,可以在整個城市上立刻做到改變,不過基本上海綿城市這個名詞,至少現在在中國社會是非常熱門的,我們希望未來全世界都能使用這個名詞。今天的報告就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15:54]
主持人:非常謝謝柳教授精彩的演講。我們的理解是,大自然的氣候變遷影響不會因為種族,宗教,甚至是性別而有所區分。如果這個理解沒錯的話,想請教: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如何讓台灣的政治、企業、社會,甚至一般人民對氣候變遷更勇敢呢?

[16:38]
好,這是個大哉問。其實剛才也已經說了答案,不過我覺得環境教育在過去幾年,應該也是越來越成功,然後我們的環境教育人士,過去一直默默的在背後做推手,一路戰鬥過來才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個人在國光石化評鑑事件之後,心理的感覺是我們這個時代真的變了,台灣的民眾都義無反顧講出自己心裡的話,也表達出自己的意願,而國光石化事件就是非常好的指標。問題是我們講的這是非常大的課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接著就是要變成海綿生態城市,都是非常長遠的目標,通常一般的政治人物便很難配合,因為現在講的至少是一個城市要改進是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看到真正的減量效果。

我們所說的溫室氣體減量、巴黎議定書的出現,可能在2020年才會生效,而這真的要看結果。因為也可能要到2050年,才會有更明確的結果,都是要看得很遠的。一般的政治人物或企業也好,都是要講求每年的進帳獲利,是很重要的。就像我們現在總統選舉,為何選舉一定要贏,因為都是短期的。可是中間有個很大的差距,就還是要回到教育,跟前面所講的良心是一樣,為什麼去年參與這個良心時代活動後,感觸很深?因為那才是根本。

我們講的是長期的情況,長期的關鍵要建立的還是每個人都要有世代永續的想法,要秉持良心去追求人生的話,才可能達成目的,而且不能只靠個人,而是群體都要如此,假設每一個政治人物,都考慮到世代的發展以及未來的永續,並秉持良心在追求改善這個國家的話,都是有機會的,努力真的是一種希望,希望每一位在座的人都能參與,謝謝。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