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的趙建喬局長,過去曾任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處長、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處長,於公部門服務已超過三十年。秉持著對於環境、建築、市民安全的責任感,趙局長不斷的反思如何創造友善健康的環境,因此於2014年推動高雄厝政策,引導違章建築轉向環境友善化,成功引起許多城市的仿效。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高雄市「高雄厝」計畫,首創違建轉型合法化,簡化申請程序並透過獎勵引導違建轉型,增加綠化、光電、蓄集雨水設施等。以雨水貯集容量為例,已通過之一百多件案例每年可留下一百多萬度的雨水,對於延遲洪峰到達時間,創造海綿空間相當有幫助。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我是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局長,謝謝各位來賓。高雄好厝邊,就是我們在高雄做的計畫,也是高雄的轉型計畫之一,高雄這個工業城市要轉化為宜居的城市,當然要面對全球性的議題,也有部分要針對區域性的問題。高雄針對高碳的排量、氣候變遷以及大家都知道的全球暖化,這是全球性的議題。大家記得在去年(2015年)的12月,聯合國在巴黎舉辦氣候大會,結論就是要讓增溫控制在攝氏兩度以內,我想各位來賓都知道。另外去年(2015年)的5月,也在德國Bonn舉行ICLEI城市論壇,這個也是在講減碳,這個都是全球性的議題。

高雄市要面對都市熱島效應,也要面對十二萬違章建築,還有PM 2.5的空氣汙染,高雄市針對這些議題提出相當多的計畫,在建築物的部分,積極推出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也就是高雄厝的計畫,以及百座世運太陽光電的四年計畫。除了這些計畫之外,對於水環境這方面,譬如人工溼地的改造,大家都知道我們工業園區實在太近。另外是藍帶生態綠網的城市,當然這個就是逐步走向宜居的城市。

[02:41]
整個高雄厝計畫的核心在談什麼?主要是談環境永續的發展以及居住的健康,再討論這些議題時當然要有政策的工具,當然政策工具的擬定相當的艱辛。我記得在2010年、2011年推動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時,當時建管處的同仁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因為我們的建築成本會提高。高雄市舉辦很多的座談會,也舉辦多場共識會議,才把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擬定完成立法,這是高雄首創。

另外高雄厝的部分是在2014年立法成功,當然過程也相當的艱辛,我們的同仁到台北的中央政府逐條說明,逐條計畫說明緣由,這是全國唯一的法令。當然高雄厝進階的速度相當的快,2014年我們提出高雄厝1.0版,我想大家都知道它在談什麼,它是在談創新、願景。

2016年的1月,進階2.0的進階版,在談綠建築與橘建築,我想各位來賓大家都應該知道綠建築在談什麼,就是在談整個建築物的整體環境,我想各位來賓可能會不知道橘建築在談什麼,是在談人本的思維。

所以說我們整個高雄厝除了是永續綠能之外,也是在談健康、幸福以及關懷,上個月(2016年5月)我們高雄厝也進階到2.5版,也就是橘建築再加新建築跟新的能源,那2.5版主要是在談通用空間、通用設計,以及老人素材。

[05:20]
在未來的3.0版,我們在這個月跟一些學者和同仁討論,我提出一個生命之盒的概念。大家都知道在2016年2月6日有大地震,台南維冠大樓的倒塌,在電視畫面看得很清楚、很悲傷,所以這個生命之盒就是在大樓裡面每個居室裡做一個小房間,這個小房間是非常的堅固,不管是7.5級、8.5級的地震,在房子倒塌的時候,這個生命之盒還是很堅固的,而且這個生命之盒裡面是有存糧,你要存一個禮拜也好兩個禮拜也好,萬一有一天地震的時候,你就躲到這個生命之盒,在房屋倒塌的時候生命之盒不會被破壞,就在裡面等待救援。

生命之盒還在研議,在這項政策工具上跟各位介紹兩個,一個就是我們高雄市高雄厝的設計辦法,以及我們永續綠建築的進階管理。這個管理是利用高雄厝的基金充實高雄市政府的財源,同時我們也成立基金進行管理。

高雄市政府為什麼有這個辦法通過這項目標,我們是利用地方自治的權限,引導高雄建築創新綠色的轉型。高雄的工業城市要轉型很宜居的城市,同時我們也要轉換為垂直森林的城市。各位來賓看左邊這張圖,這是義大利米蘭的建築物,其陽台是交錯式,而且都是植栽綠化,這是在營造綠色都會的風貌,你如果在公園彷彿是山地化的垂直森林一樣。

[07:50]
大家也知道台灣的建築法規在陽台規定是2公尺深,我們轉換為3公尺深的景觀陽台。各位看到左上角的是模擬圖,下面是實景圖,這個實景圖是位在橋頭新施政特定區內的一棟建築物,其實這山頂的景觀陽台,已經引領高雄市建築成為新建築品牌,如果各位到現場看這棟建築物是非常有質感。我們在垂直森林的景觀陽台上,其實已經發展到七萬六千五百多平方公尺,綠化的面積也達到兩萬五千多平方公尺,整個建構是很快的。

另外,2016年的2月24日,聯合報有這樣的報導,高雄市12萬的違章建築戶就地可以合法化,在這邊想到違建戶我心裡就很緊張,2016談違建戶是個歷史共業,如果往前10年,就是2006年的今天,我們談違建也是歷史共業。

難道我們不能思考如何將它劃下一個句點嗎?如果我們往後未來10年,就是2026年的今天又再談違建是歷史的共業,其實我們的子孫就會說這20年做了什麼?

大家都要想一想,高雄市已經提出社會違建的慣例導入環境回饋的理念,這就是高雄厝創新的概念,把違建導為一個合法的建築,這個建築上的綠能設施部分,就是我們的法定空地。法定空地在平常是一個露臺違建,後面也是個露臺式的違建,我們用高雄厝改成綠能設施,就變成一個合法的建築。

右邊這兩張圖是我們的實景,也就是當初的違建建築,經過高雄厝的創新已變更為合法的建築。在這邊我們希望高雄厝,是環境教育中一個很好的示範,我想讓我們市民朋友了解,建築、居住、健康跟環境教育是個相互依存的關係,我們希望高雄厝未來3.0一樣是秉持著幸福、健康、關懷,再加乘保護人本的科技跟智慧的生活,希望我們的高雄厝,未來利用高雄厝的創新,將我們大家屋頂的違建,把它改設裝置為屋頂藝術,我們期待大家的努力,謝謝各位。

[11:36]
主持人(鄭佾展):謝謝趙局長詳細的分享,有個問題想要和您請教,我們有注意到高雄市高雄厝設計及獎勵辦法裡面,很多案例是新建違建,請問這樣是不是有可能變相鼓勵新違建的產生,反而折損了當初鼓勵朝綠環境設計的方向發展?政策當初提出時是不是有討論過先針對既有違建等設計? 在領取獎勵案件裡面新舊違建的比例大概是怎麼樣?麻煩局長再跟我們做說明。

[12:25]
趙建喬:我剛剛有講到違建是我們的歷史共業,我一直公開在講要想辦法把違建劃下句點,這個意思就是爾後新建築不要再有違建的發生,平常違建就是拿到使用執照之後經過2次的增建,或3次的增建而來的,所以我們發展高雄厝,這個高雄厝就是在屋前的法定空地或者是屋後法定空地來做合法建築。

譬如剛剛所舉例的露臺違建,經過我們轉換成綠能設施,也在屋頂做個綠化,或者增設太陽光電,在地底下做集水的設施,我們可以利用高雄厝辦法,將它視為合法的建築。另外,大家都有長輩,長輩大部分都膝蓋不好,不能爬樓梯,都會有一個孝親房,所以我們研議出來,在後面改變為綠能設施,在居室裡面是用通用化的空間、通用的設計,所以老人住宅裡的部分可以增設廁所,這個通用的設計主要是解決整體的違建問題。

所以目前統計,這些新違建部份我們已經可以解決到85%。在座的來賓可能有少部分的人不理解,在建築裡透天蓋到全滿,就是整個建地都蓋滿,叫做建蔽率百分之百,在建築法是不合規定的,所以我們想如果這部分只有依法拆除,或變更為高雄厝。其實高雄市有97%是既有建築,3%是新有建築,既有建築的部分當然就是按照拆除執行要點做處理。

我們分為第一順位、第二順位跟第三順位,第一順位就是2009年以後的建築,2009年以前就是第二順位跟第三順位,所以平常我就公開說第一順位我沒辦法處理完,第二順位還沒辦法處理,這是個逐步循序漸進的做法,所以我們有在報章雜誌說明,希望大家未來住宅以及新購住宅能符合我們的高雄厝,謝謝各位。

主持人:謝謝局長的補充,期待高雄厝的政策能夠有2.0,更利環境友善概念的政策推出,謝謝。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