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

陳其澎,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教授兼設計學院院長。陳院長長期關注桃園在地埤塘文化,多次與政府合作,計畫保護埤塘生態。陳院長認為,埤塘不僅是過去養殖功用,更重要的埤塘對桃園人而言,有其文化上的意義,造就家庭、社區以及桃園當地風貌。感受埤塘的內在能量與潛力,陳院長希望未來能以埤塘形成網絡,成立生態教育場所,讓更多了解埤塘應該維護的價值。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桃園水系密集但短促,為了把水留下因此發展出埤塘蓄水的文化,塑造獨特的景觀,被行政院選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但這幾十年來卻因城市發展,許多埤塘遭到填平或被切割,短短的一百年剩下不到三千口。陳教授認為埤塘從農業時代的灌溉資源,應該逐步轉型成為社區的相聚中心、環境教育中心。企業、建商們,要將埤塘的保留放入發展規劃的環節中,而不是成為埤塘繼續消失的推手,讓埤塘可以為桃園帶來更大的文化及經濟價值。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誠如主持人的介紹,我是台北來的,二十年前我來桃園的時候,桃園就像很多人講說東西不好吃、風景不好看等等,可是碰巧就是結婚了以後,買了一個房子剛好旁邊有一口埤塘。小孩子出生就常常帶小孩子到埤塘裡面到處走走,那個埤塘它的編號叫2-6號埤塘,桃園大溪2-6號埤塘,最近剛好整修完工。這中間有好多故事,十幾年的故事,然後每次看到現在社區裡面居民到那個埤塘旁邊去散步、去觀賞生態也好等等,都覺得非常的欣慰。因為埤塘把人的生活、生命給帶回來了,所以今天的主題就講桃園埤塘生態的保存跟社區的鏈結。

講到埤塘,你不要把單一口埤塘來試,它要看成三個組合,第一個組合就是人,因為人挖掘了埤塘,對不對?所以有人當然有他的家屋,他們成長又有他的宗祠有他的寺廟。埤塘的目的在幹嘛?當然是為了產業,產業主要就農業嘛!當然就有稻田、有茶園、有菜園等等。可是埤塘怎麼會形成呢?它一定要靠灌溉的水圳,所以它有水圳的圳路,有主圳、有支圳,最重要要有個河川來作為水源。我們之前是靠大漢溪的水,後來石門水庫建成了以後,石門水庫變成桃園埤塘一個最穩定的一個水利的資源。

從人造衛星上面去看,Google上面一點一點的就是桃園的埤塘,我太多美國朋友、外國朋友問我說那是什麼東西,我說那個就水池。對啊!我知道那是水池,為什麼那麼多那麼密集,因為這個是很趣味的一個東西,所以我們只要把埤塘加上連接埤塘的水圳,還有周邊的河川把它串聯在一起,就變成一個非常完整的一個水資源系統。說老實話,長期以來我們的埤塘並不受到保護,所以桃園的埤塘從清代挖掘出來有上萬口,到現在只剩下三分之一就不到三千口,在短短的一百年裡面把埤塘消耗殆盡。埤塘不管你從空中鳥瞰、非常的漂亮,你走到埤塘裡面埤塘的自然生態也會讓你流連忘返。

[02:53]

除了埤塘以外我們講桃園就是靠兩條水圳,長輩一點的鄉親們都了解它是桃園大圳跟石門大圳,它們完成的年代各不相同;一個在日據時期一個是光復初期,由這兩條大圳把桃園所有的埤塘變成一個,本來是看天吃飯的水池,現在有持續不斷的水源供應,所以桃園埤塘變成農業時代一個非常穩定的水利灌溉資源,到了後來慢慢工商業發展了以後,它也會變成社區裡面鄉親們生活駐腳的重心。

只可惜長期以來,我發覺我們桃園的鄉親對這埤塘的潛力跟它的價值非常缺乏認識和進一步的研究,所以二十年前我剛好從英國回國,在中原大學任教以後,因為有幸住在桃園,那我開始從桃園的第一口埤塘,就是剛剛講的2-6號埤塘,慢慢的研究。我現在對桃園的埤塘大概研究了差不多八百口,所有都建立了電子檔的資料等等。

發現埤塘它原本的歷史大概早從清代,不管是河洛不管是客家甚至還有平埔族,他們很簡單用人工去挖掘,因為桃園的河川太短促沒有辦法變成一個持久永續的一個水利資源,所以要靠水池來蓄水。可是水池蓄水它有一個缺點,看天吃飯,所以它農業一直得不到發展,可是那時候各個鄉親用自己家族的力量挖掘了一口一口的埤塘,埤塘數量很多可是面積都非常狹小,不夠達成所謂經濟的規模,所以到日據時期就開始組織一個,日本時代叫做「桃園水利組合」,也就是現在所謂桃園農田水利會的前身。

然後他們引大漢溪,以前叫大嵙崁溪的水,從龍潭那邊進入,前五公里全部是地下的隧道,現在不怎麼了不起,可是當時算是一個非常艱鉅的工程。然後到了廣豐渠就是現在介壽路那邊,有一個廣豐公園那邊開始出來就變桃園大圳,一直到楊梅總長差不多二十五公里,在這中間有十二條支圳,每一條支圳大概有二十口、三十口、四十口不等的埤塘,總共的數量將近三百口。

然後再加上光復以後,後來延伸的光復圳,又連繫著後面就是新豐鄉一帶包括桃園以外的新竹新豐鄉的一堆埤塘,那光復以後當然還有石門水庫的完工,石門水庫完工以後就隨坵築了一條石門大圳,石門大圳就把原本的埤塘串聯,也將近差不多有四百口。

所以總共加起來,我們說兩大水利會控制的桃園埤塘數量將近八百口,這八百口是我們說有身分證字號的,它都有編號。可是還有兩千多口是私人所擁有,面積比較小,那這些東西它的水源就比較不穩定,不過有的是靠地下的湧泉,有的靠山上的山泉或者鄰近的河川灌溉,總共加起來桃園的埤塘有將近到三千口,可是事實上數量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二。

[06:24]

清代有一些水利灌溉,日據時代也有水利灌溉,然後光復以後也有水利灌溉,就沿承了我們現在所謂的兩大水利組合,一個是桃園農田水利會,一個是石門農田水利會。那不只這個東西,這兩條大的主圳中間還有一些支渠,像霄裡的支渠、像過嶺的支渠、像楊梅那邊有三十浬的支渠,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想像,兩條大圳所串聯的埤塘,第一條桃園大圳把它想像它是一號國道好了,第二條的石門大圳想像它是三號國道,然後中間的霄裡、過嶺這些支渠我們可以想像成二號國號、四號國號、六號國道。假如你們去過大圳都知道,旁邊都有道路,假如沒有太多的交通干擾它是我們散步、自行車道一個非常理解的路網,事實上已經完成,希望大家找機會去好好的欣賞。

這些埤塘每一口埤塘它都有資源,以前的埤塘大部分都長那個萍蓬草,代表埤塘的水質非常的乾淨,可是現在除了少數埤塘開始復育以外,其他大部分都是有點閒置對不對等等,可是事實上桃園埤塘不管從空中看,不管從地面看,它都是我們桃園非常非常珍貴,從景觀的價值、從生態的價值、從農業的價值,甚至從歷史文化的價值上它都是非常珍貴的寶藏,因此我們對桃園埤塘當然要極力的保護。可惜從歷史上,第一次像桃園機場開發填掉非常多的埤塘,然後為了安遷那些被迫搬遷的人,在桃園後站那邊又填掉很多埤塘,還有九年國教很多國中也是埤塘,包括桃園市政府以前也是埤塘,埤塘就這樣子被一一消耗殆盡。

即便是有些埤塘勉強地保存下來,它中間被二號國道切下去被那個高速鐵路切下去,甚至像開南大學整個學校就是埤塘把它填下去的,所以這埤塘一一消失過程中,我們不能無動於衷。

[08:50]

聯合國有一個資料一公頃的濕地,它的一年的產值就是一萬的美金,對不對?一公頃,桃園有三千口埤塘,一口埤塘平均五公頃好了,十五萬公頃,一年乘上一萬美金那是多少錢?我算數很差你們自己算,這表示說你只要保持它的自然生態,這就是它潛在的價值。現在很多建設公司都水岸第一排,房子只要蓋在埤塘前面房子賣的非常好,所以說埤塘有它的價值。

所以我在差不多十幾年前開始,就開始做,埤塘有沒有辦法跟設計連結。剛剛講到霄裡,霄裡那邊有一條綠色廊道,因為那條,其實就是霄裡路,它串連著鄉村,我把鄉村裡很多人的埤塘把它串聯在一起,那邊有客家的浣衣池、客家的一些擂石文化空間,我們就串聯在一起,以學校為中心就霄裡國小,對不對?就像我們這邊這個新榮國小一樣,它變成一個環境教育中心等等。

那在霄裡,那條霄裡路也在政府的投資下它變成一條自行、散步步道,我們可以就近這條自行車,可以去看周邊的埤塘資源,欣賞埤塘的生態之美等等。小學生就可以利用這些埤塘資源作為環境教育的一個資本。像我剛剛講到霄裡國小,從九十個快要沒有人念的學校慢慢茁壯著成長,所以霄裡會變成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資源。

可以跟設計做連結,新屋它事實上有一條第十二條支圳,那邊也有很多埤塘。我曾經在2005年開始當桃園環境景觀總顧問,用那個計畫向全國去爭取城鄉地貌改造,我們得到全國的首獎,所以營建署有一億的資助,把那邊環境整理起來,所以你們可以去看,甚至像現在非常有名的八德埤塘公園也是以埤塘為資源,然後做成一個生態環境教育的場子。所以這幾個例子來講,埤塘作為桃園環境教育的中心,它的價值它的潛力無窮,就看我們怎麼樣去利用。

所以我覺得我們以後要怎麼做?要以一個埤塘為核心,埤塘旁邊你隨便去找一定有一所國小,以國小跟埤塘做結合,然後國小所涵育的社區作為結合,地方的企業可以作為後台來支援,然後加上像學校就是所謂產官學的合作,這樣可以集結成一個核心,以一口埤塘、一個學校、一個社區、一個企業、一個產官學的合作聯盟,可以把桃園三千口埤塘變成三千個環境教育的中心,可以講潛力無窮。

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後來在濕地保育法裡面,桃園的埤塘被內政部營建署列為國家濕地,就受到國家環境法的保護;第二個文化部也把桃園的埤塘列為台灣世界文化遺產的候選地之一,所以未來的桃園埤塘不但受到國家的保護,假如有機會變成世界文化遺產,還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所以埤塘的前景是樂觀的,問題是我們對埤塘的認識一定要非常的主動、非常的直接。

所以各個區、各個單位的環境教學中心,環境教育一定要積極的推動,我們桃園市政府確實已意識到這一點,本人現在也跟桃園的國小有一個環境教學小組,我們共同組織以後為桃園的埤塘、水圳作為我們國小單位的環境教學目標、主體,然後來發展整體性的桃園的埤塘水圳,然後更重要是如何跟社區的連結。

所以說桃園美不美?當然美,桃園有沒有潛力?當然有潛力,因為桃園的每個社區都很容易找到一口埤塘,那這個埤塘可以又利用周邊的國小,它的老師社區的資源作為跟埤塘共榮共生的一個核心,串聯起來是一個結合桃園埤塘水圳、網路、社區的一個總體的網路。

先不談剛剛聯合國給我們的一個數字,你想想看一個建設公司它的房子蓋在埤塘旁邊它的房子就賺了,假如社區住在桃園埤塘旁邊,我們常常去利用那個埤塘,不但是環境教育,可以健康的步行健康的走路,身體健康得到了保障,所以桃園不會像台北一天到晚淹水,桃園不會像台中空氣PM2.5超高,只要好好永續發展的話,就像這個老街溪以前是臭水溝,現在我們看到它美麗的表面,慢慢未來我們看到美麗的願景。

那埤塘剛開始也是一個醜小鴨,桃園的埤塘當然不是放小鴨的地方,桃園的埤塘要蛻變變成一個美麗的天鵝,真正落實、真正的根植在我們的生活的場域裡面。桃園的埤塘水圳光聽沒有用,請你們百聞不如一見來看來親近它,你就知道桃園埤塘之美,謝謝各位、謝謝大家的聆聽。

主持人(邱虹儒):剛剛老師提到了非常多就是從一個埤塘到一個學校,從學校教育再到整個社區這一塊,不知道針對裡面的細節可不可以多介紹一點?具體來講,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角度來一個一個去切入,讓每一個埤塘都更有價值。

陳其澎:是的,剛剛提到以一個埤塘為核心,然後結合周邊的社區,社區就包含一個學校。那不管在霄裡,不管是吳昇一老師所介紹的那個他八德村我們都這樣做,而且這實際成功的,而且像那個新屋,新屋那第十二支圳那邊有很多埤塘,我們也是跟周邊的小學、周邊的圖書館做緊密的結合,利用這些做環境教育中心以後,能夠透過社區,假如像今天這些中壢區的朋友們來這邊聽,你們聽了回去會把這些知識帶回去,跟你的樓上樓下討論說,以後我們不要再弄,不要再去破壞那個埤塘,對不對?

那我說埤塘本身,其實不要每一個整理得像八德埤塘公園,那要花很多的錢。我一直鼓勵就是用最微量的經費,也許一年只是三十萬、四十萬透過社區里長大家協助來管理,就可以把埤塘管理的非常好,把水圳管理的非常非常的好,讓社區的居民、讓學童小朋友還有老師,根據自己的年齡根據自己的知識,可以進行非常非常多的研究,這個就是我們未來環境發展,特別是像地方發展的一個潛力。我常常接觸一個東西,都更不是用建築的不是用建設,都更是要用文化、利用自然的生態去做都更,謝謝各位就是這樣。

主持人:再追問一題,這一題可能比較有爭議,就是當我們桃園有非常非常多的埤塘,它的面積非常的廣,但是這是目前桃園人口可以接受的面積嗎?這是第一個問題。桃園人口如果增加的話,需要更多的居住的地方、需要有工作的地方等等的,那這些埤塘會不會面臨到這樣的問題?埤塘什麼程度上是可以去彈性運用的,哪些是它必然不能動的?哪些是因為有一定的需求跟產業發展,所以可能有一些其它的運用,這個問題再跟您進一步請教。

陳其澎:是的,主持人的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這個問題質底這個埤塘保存一活的一個重心,我告訴各位,我用我的良心告訴各位,桃園雖然有兩百萬人口,但桃園目前所有的都市計畫區容納這兩百萬人口綽綽有餘,還可以再容納更多的人口進來,然後這些都市計畫區的發展,基本上並沒有涉及未來埤塘的利用,所以說現在的埤塘保存並不會影響未來人口增加所需要用的土地,一點都不會影響到。

所以常常有一些建商常常講說這埤塘現在灌溉功能已經少了吧!把它填起來然後作為建地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口不是更好嗎?可是你們到新埔去看看,你們去中部特區看看,房子是有啦!可是沒有人住,表示那不需要嘛!對不對?可是埤塘我告訴你,你把埤塘填掉土地買賣就是銀貨兩訖,它的價值就一次解決了,可是你把它保存下來它是永續的價值。好啦!我們一年三十億啦!兩年六十億啦!我算術太差算不下去了,你算算看三十年這個埤塘保存下來它給我們的價值有多大。我呼籲這些建商好好去思考這個問題,水岸第一排不但只給你房子好賣,可以讓社區的人民好住、好活這最重要,我們要活得長、活得久、活有的意義,埤塘給我們的教育就是告訴我們活得久、活得長、活得意義在哪裡,就是這樣子,謝謝!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